图片新闻协会介绍协会动态企业在线通知公告行业新闻视频新闻年会专题协会会刊行业资讯
遵守法规 代表行业 沟通政府 服务企业 维权自律 促进发展

三十而立“蜂花”正茂-----“蜂花”三十年打造民族品牌引发的思考
2015-10-22

  霞飞、凤凰、牡丹……20多年前,众多上海日化品牌名噪一时,优质、低价的上海货成国内消费者首选,而今这些老名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多数已陷入沉寂期。
  但在众多洋品牌、合资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的洗护发品市场,属“妈妈辈”产品的“蜂花”却是个“另类”。“蜂花”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30年来风雨兼程,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越来越发展壮大。
  在“蜂花”即将迎来“三十而立”之际,笔者从“蜂花”品牌所在的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将在企业发源地——闵行区马桥镇建造6万多平发米的新厂房,计划年产值将达到15个亿。
“蜂花”为什么能独树一帜,成为消费者们多年喜爱、追捧的大众品牌?它的发展之路给中国打造民族品牌带来哪些思考?


  “蜂花”奇迹如何创造?
   走进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厂门口“崇尚科学,业精于思” 的8个大字马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走入公司,工厂内仍保持着简朴的面貌,让人难以想象这便是如今在洗护发品界的“大腕”,一个从初创时候年产值不到500万、发展到去年上交国家税收7000多万元,创造了业内“奇迹”。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陈少军同样惊叹于“蜂花”创造的“奇迹”。总结“蜂花”现象,他认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科技创新与品质坚守!”
  顾锦文,“蜂花”品牌的锻造人,我国民族品牌的先驱者之一,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办公室,谈起“蜂花”30年品牌的发展,他感慨颇深,如数家珍……
  顾锦文从小出生在上海马桥镇俞塘村。他一手打造的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上海华银洗涤剂厂,当时仅有几十个工人,不到400平方米的厂房,用一些简单的设备,从事着洗涤剂和洗衣粉的包装加工,年产值仅450万元,利税也只有41万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
  就像大海波推浪涌,奔腾不息,蜂花30年发展历程也是充满艰辛与惊险。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建之后,全体员工奋发图强,艰难地走出一条生路。从最初开始做洗发精、护发素,让国人第一次用上液体的洗发、护发产品,“蜂花”成功了。
  在人们对二合一洗发水津津乐道的时候,“蜂花”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率先倡导的洗护分离的理念。事实证明,当人们想起护发素的时候,“蜂花”又成功了。
  近年来,当无硅油产品成为时下流行的新潮流,人们忽然发现,“蜂花”的无硅油产品已坚持了三十多年。


  价格从廉质量从优秀
  尽管在行内销量保持“龙头老大”地位,但“蜂花”的价格在知名品牌中却始终是最便宜的。有人曾算过一笔账,蜂花中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2元,传统低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不超过1.5元,产品平均毛利率15%,与毛利率至少40%的洋品牌相比,身价低60%多。
  低价从何而来?和洋品牌广告铺天盖地不同,“蜂花”从不在电视广告上露面,其他媒体广告也采用适度原则。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广告费肯定要转嫁给用户,“蜂花”在国内知晓度高,主要靠消费者口口传播。与其花大成本大量投入广告,不如靠产品质量取胜,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好的产品。
  实行低价策略的同时,“蜂花”在产品质量标准上却坚持从优从高。早在国家相关标准出台几年前,“蜂花”的许多基础原材料就达到进口食品级标准,每批原材料都达到国内甚至国际标准,还成为国内护发素行业标准的起草人。公司成立至今,没发生一起重大质量问题。


  曾面临转型的痛苦
  和许多“老字号”一样,顾锦文坦言,“蜂花”也曾经历转型的痛苦,甚至一度濒临亏损。早在20多年前,“蜂花”就在国内首倡“洗护分开”理念。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一些外资合资品牌“攻城略地”,推出一系列“二合一”产品;加上原来“蜂花”的销售渠道主要靠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走“大批发大流通”道路,随着超市等新业态的出现,“蜂花”销售一度大幅度滑坡,甚至面临亏损。
  在“外忧”的同时,企业自身的机制、人员结构同样面临挑战。在“蜂花”,近80%员工都是原来村办企业员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不少人还抱着吃“大锅饭”的观念。如何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让人员技术水平同时“升级”,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近年来,“蜂花”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上苦练“内功”: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从采购、生产、成本分析等方面严格规范,不断提高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水平减员增效,每年既引入年轻的大学生,也让老员工找到合适的岗位,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督促所有人各尽其责,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则按照市场规律予以淘汰。
  同时,公司还围绕环保与安全,不断改善产品原料质量,从源头上确保产品无害;并组织新一轮科研创新,在植物系列基础上,先后开发了本草系列、无硅系列,特别是今年开发的无硅系列,最近被国家药监局鉴定为对皮肤“零刺激”,深受消费者欢迎。从2011年起,公司年销售增长百分之十几;去年,年销售突破5个亿。
  30年后的今天,“蜂花”已经“百花齐放”,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蜂花”的市场已经从当初的江浙沪三地延伸到四面八方。起步之初的洗涤剂与洗衣粉早已“改朝换代”。现在,在受到市场欢迎的沐浴露、洗发精、护发素之后,“蜂花”又陆续研发出植物洗发露、护发素、沐浴露、滋润护发素、去屑护发素、焗油去屑护发露、乳霜洗发素等等“蜂花”系列产品。除了港澳台,大陆的所有城市与乡村,都有“蜂花”飘香,美不胜收。


  搭上“互联网+”快车道
  但是,“蜂花”人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选择搭上“互联网+”快车道,不断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不但保持原有“妈妈辈”的忠实消费者,还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如今,在“1号店”、“京东”等知名电商网站上,消费者轻松点击鼠标,就能选择心怡的“蜂花”产品,越来越多的轻人选择走近“蜂花”。现在“蜂花”的产品超过两成来自网络渠道。
  金杯银杯不如市场的好“口碑”。根据京东网统计,仅在上海,每月都有上万名80后网购“蜂花”。有一位世界旅游小姐大赛的亚军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有什么护发秘诀时,她说,“我的护发之道就是用蜂花洗发护发。”这不是企业用钱买来的广告词,而是出于消费者自觉的评价。
更让人欣喜地是,就在“蜂花”即将“三十而立”前夕又传来喜讯,“蜂花”在保持原有工厂发展的同时,将“开疆辟土”,在68亩马桥的土地上,建设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
  顾锦文透露,新厂房将有“体验中心”、“研发中心”,将引进一大批高科技人才,不断开拓、创新,将引领化妆品市场的健康走向。新厂房计划年产10万吨液体,年产值将达到15个亿。未来,“蜂花”不但要吸引国内消费者,还将走出国门“叫板”国际大品牌。



□上海华银公司供稿


服务热线:010-67663127 传真:010-67626799,010-67663114-833 邮编:100039 E-mail:caffci@caffci.org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9号华熙LIVE五棵松场馆东侧2-6办公区 京ICP备06007499号 证书编号:11940899279-00001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